400-0417-369

首页-新闻中心-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2020.05.13

我国将调整和优化农业补贴政策探索新型主体

浏览量:7414

      关于工商资本的严重毁约弃耕行为,要追究其责任加强对其履约情况监管,防止损害多数农民利益对一般的弃耕行为,要引导其更好地应对风险同时适应新形势,调整和优化农业补贴政策让新增补贴向新型主体适度倾斜。治本之道是,面对新情况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,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发展土地股份合作、代耕代种、联耕联种等模式。


      日前有关少数大户种粮亏损、毁约弃耕的新闻引起人们讨论有人认为这表明规模经营失去了优势。笔者认为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大趋势不会变,但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,让有能力、有意愿从事农业的人敢于投资农业、投身农业。


      从农业经济的角度看,集约化经营、规模化生产应能实现成本投入、科学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叠加,最终提升效益,本不该亏损。然而,最近因为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,确实有少数经营主体的经营出现了亏损,其中也有少数出现了退地现象。


      之所以关注毁约弃耕,是因为,个别大户或资本退出不可怕,但可怕的和要避免的是,满怀热情真心务农,各方面也做得很好,但就是赚不了钱的情况;是因为,毁约弃耕最终受伤的还是农业和农民,他们要面对打了水漂的租金和撂荒的农田;更是因为,要让有能力、有意愿从事农业这个“百年产业”的人敢于投资农业、投身农业,让种粮务农依靠自身的经济效益而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。


      事实上,对毁约弃耕要区分不同的情况。一种是,有些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的投机色彩较重,“有实力争地、没能力种田”。这在前几年表现得更突出些,当时毁约弃耕的主体很多是工商资本。另一种是,由于前年和去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,一些大户由于土地流转的租地成本高,因“种粮越多,赔钱越多”而退出经营。这在去年以来表现得多一些,也更值得关注。


      这些年重视农业,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,近年来更着力引导土地流转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。但是,一些资本务农原本就不是为了规模化种粮,有的是为了圈地以后更改用途,有的是因为有补贴才进入;也有一些资本或大户确实是诚心种田,但忘记了循序渐进、稳步发展的“适度”两字,一味贪多贪快贪大,导致资金链紧张难以支付租金。


      无论是投机种地还是真心务农,无论是工商资本还是传统大户,市场规律始终存在,他们都要面对农业的弱势和各种风险。与工商业不同,农业投资大、周期长、贷款难,属于“靠天吃饭”。近年来,随着农产品价格改革,农产品价格与国际接轨,尤其是玉米价格下降幅度很大,这打破了很多人“粮价会一直涨”的预期。


      毁约弃耕并非无解。治标之策是,对于工商资本的严重毁约弃耕行为,要追究其责任,加强对其履约情况监管,防止损害多数农民利益;对一般的弃耕行为,则要引导其更好地应对风险。同时,适应新形势,调整和优化农业补贴政策。即使是一些发达,依然长期补贴农业。对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来说,粮食安全经常是“说起来重要,干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”,导致一些主体难以享受该得的政策红利。因此,新增补贴要向新型主体适度倾斜。


      提高效益也有途径。治本之道是,面对新情况,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模式。要在不流转土地的前提下,发展土地股份合作、代耕代种、联耕联种等模式。农业规模经营决不仅只是集中土地,单个要素规模的大小并不能决定综合效益的高低。因此,工商资本也好、传统大户也好,不妨在盯着流转土地之外,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,以服务的规模化补充土地的规模化。这是避免产生土地租金成本、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,也会是今后解决问题的最关键之举。


移动端网站